储能中国网获悉,4月29日配资炒股股票,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其中文件表示,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全面开展连续结算运行,充分发挥现货市场发现价格、调节供需的关键作用。
文件指出,湖北电力现货市场要在2025年6月底前、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要在2025年底前转入正式运行,安徽、陕西力争在2026年6月底前转入正式运行。2025年底前,福建、四川、辽宁、重庆、湖南、宁夏、江苏、河北南网、江西、河南、上海、吉林、黑龙江、新疆、蒙东、青海要启动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
目前,继山西现货市场正式运行后,2024年山东、广东、甘肃陆续转入正式运行,2025年2月蒙西也转入了正式运行。
山西
2023年12月22日,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全国首个转入正式运行,2024年,山西现货交易电量达到2798亿千瓦时。
山西作为“全电力优化、新能源优先”的省级现货市场,新能源以“报量不报价”的方式参与市场,优先安排新能源发电。在新能源大发期间,现货价格走低,火电企业出于运营成本考虑,会降低火电出力甚至停机,为新能源让出发电空间。
经营主体数量是市场活跃度的有力保障。目前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已汇聚了156台火电机组、613座新能源场站、200多家售电公司和90余万用户,以及10家独立储能电站、5座虚拟电厂、1家抽水蓄能电站,日均交易电量约7.7亿千瓦时。
广东
广东也是继山西后第二个电力市场现货运行的省份,12月29日,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公布了《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关于广东电力现货市场转正式运行的通知》,其中提到,广东电力现货市场即日起转入正式运行。
2023年10月1日,宝湖储能站在国内率先以“报量报价”方式进入电力现货市场,实现独立储能由计划调度向市场调度转变,同时广东也成为首个放开独立储能参与中长期交易的试点省份,标志着广东迈出了储能市场化新商业模式的第一步。
2024年12月28日,广东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一周年,累计交易电量约6100亿千瓦时,为全国第一。
市场主体是市场活力的源泉和载体。“为提升电力保供能力,同时促进新能源消纳,我们引入独立储能、抽水蓄能等新兴主体参与市场交易,形成源网荷储良性互动的多元化市场生态。”南方电网广东调控中心现货市场管理部高级经理蔡秋娜说。截至2024年11月,全省市场主体共9.5万家(发电408家、售电369家、用户9.4万家),同比增长19.2%。
“我们自去年10月在全国率先以‘报量报价’参与现货交易以来,通过‘电能量+辅助服务+容量租赁’的‘组合拳’,为广东独立储能开辟了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南方电网储能股份有限公司运营中心专责张聪说。据悉,参与市场交易的独立储能日均等效循环次数可达2-3次,真正意义实现储能“配且用”,市场引导独立储能多赛道最大限度发挥灵活调节能力。截至目前,6家独立储能参与广东现货市场及南方区域调频市场,最大充放电功率70万千瓦。
山东
截至2024年年底,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已连续结算运行37个月,山东电网159台直调火电机组、159家地方电厂、2台核电机组、584家集中式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场站、34家独立新型储能电站、435万户工商业客户直接或通过电网企业代理购电方式间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累计结算电量超过1亿千瓦时。目前,该市场已成为国家电网经营区内首个结算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的省级现货市场。
甘肃
2024年9月5日,甘肃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发用两侧市场主体在现货市场以“报量报价”的形式同台竞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用户“报量报价”参与的电力现货市场。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甘肃电力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是甘肃电力市场建设进程中的一件里程碑式事件,引导发用两侧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转变。电力现货市场将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电力安全保供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促进能源绿色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蒙西
2025年2月24日,蒙西电力现货市场在连续结算试运行32个月后,转入正式运行。
现货市场运行以来,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供需关系,引导源网荷储高效协同。2024年煤电机组月均调节能力最大上涨至2091万千瓦,同比增加25%;现货市场分区价格信号与地区间供需形势变化相一致,有力支撑电网运行方式优化及网架结构加强;用户侧响应价格信号,晚高峰负荷向新能源发电充裕的午间时段转移超过170万千瓦,实现用户降成本与新能源多发电“双赢”,电力系统供需协同能力进一步增强;储能电站等新型主体响应价格信号“低充高放”参与系统调节,最大放电电力407万千瓦,有效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独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新兴业态在现货市场环境下,获得良好发展条件和广阔发展空间,电力领域新质生产力不断激发。
随着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进,我国能源电力发展格局和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用电负荷冬夏双峰特征日益明显。受电能消费比重上升、煤电发展空间受限及新能源“大装机小电量”等因素影响,电力供需呈现阶段性趋紧态势,亟需探索建立供电保障兜底机制,确保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当前,新型储能、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迅速发展。通过不断完善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模式,建立了储能等经营主体的市场盈利机制,明确入市规则,技术条件和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相关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日前在论坛上表示,将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完善辅助服务市场交易品种,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完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促进新型储能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政策导向从行政命令转向市场激励,储能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它将作为电力交易工具产生价值,通过长期稳定的运行带来收益。
通知原文如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
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
发改办体改〔2025〕39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全面加快电力现货市场建设,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全覆盖,全面开展连续结算运行,充分发挥现货市场发现价格、调节供需的关键作用,现就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湖北电力现货市场要在2025年6月底前、浙江电力现货市场要在2025年底前转入正式运行,安徽、陕西力争在2026年6月底前转入正式运行。2025年底前,福建、四川、辽宁、重庆、湖南、宁夏、江苏、河北南网、江西、河南、上海、吉林、黑龙江、新疆、蒙东、青海要启动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试运行。
二、2025年底前,南方区域电力现货市场要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京津冀电力市场要创造条件启动模拟试运行,省间现货市场要实现发电企业参与省间现货购电,并加紧研究售电公司、电力用户直接参与省间现货交易的机制。市场建设要充分考虑各地合理诉求,加快形成工作合力,更好促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
三、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一年以上,且经第三方评估满足《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试行)》规定的正式运行启动条件的,可按程序转入正式运行。第一责任单位应采取独立、公开的方式选定和委托具备专业能力和经验,且未参与所在省(区)电力市场方案规则编制、技术支持系统建设的第三方机构开展评估,形成评估报告,并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省级现货市场转入正式运行,应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备案。
四、拟开展连续结算试运行的,第一责任单位应事先委托具备专业能力和经验的第三方机构,对现货市场开展技术支持系统校验,并主动公开校验报告。未通过系统校验的地区不得转入连续结算试运行。
五、现货市场正式运行和连续结算试运行的省份,2025年底前要实现用户侧主体参与现货市场申报、出清、结算,并建立适应新型经营主体需求的准入要求、注册程序、报价方式、结算考核等机制。参与现货市场交易的经营主体中长期签约履约比例必须要符合国家能源安全保供要求。
六、各省(区、市)现货市场第一责任单位及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切实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确定时间表、路线图,明确任务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管理、风险防范、培训宣传等工作,每年底前向社会公开年度电力市场建设运营情况。各级电力交易机构、调度机构要加强支撑服务和运营保障,做好市场运行信息的归集、分析和披露。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要积极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规则制修订,确保各地现货市场规则与国家基本规则要求保持一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将加强对各级电力市场建设的督促指导,定期调度市场建设进度,协调解决重点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2025年4月16日
特别声明:亚太能源微信公众号载其他网站或平台内容、图片(或配图),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自:亚太能源)配资炒股股票
泰禾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